
“生于忧患”
遥想当年,“学会山西酒,腰无半文天下走”。历经2000多个岁岁年年,汾酒成为许多专家公认的“我国白酒酿造业的鼻祖”。
汾酒头上的桂冠令人目眩: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甲等金质大奖,解放后曾5次蝉联国家名酒称号和国家名酒金奖……真可谓“佳酿之誉,宇内交驰”。
汾酒厂创下的“第一”令人称羡:全国名牌白酒产量第一、同行业出口创泄第一、利税总额食品饮料行业第一、与生活相关的十大行业(除烟草外)实现利税第一……难怪有人感叹:“汾酒之名甲天下。”
然而,市场无情。弹旨几年间,酒类消费市场已发生重大变化:白酒独霸市场的格局已被打破,啤酒、黄酒、葡萄酒增势迅猛;白酒市场内汾酒的领先地位受到强劲挑战。各名酒家族,群雄逐鹿;许多“无名小卒”,锐不可当;洋酒,也在抢滩登陆……
千年名牌,可使汾酒获得出口免检的信誉,却不能保佑她免于市场竞争,也不一定能使消费者将手中攥得出汗的"货币选票"乖乖地掏出来。
——市场经济,“大道”本如此。
市场经济,是营销经济。攻占白酒市场,起码需四轮驱动:过硬的产品质量、合理的产品结构、深刻的产品印象、得力的营销手段。而汾酒,除天生丽质、且自珍自爱外,其它3个方面,还面临许多待解的难题。长期身处计划经济及由此派生的短缺经济氛围中,这个“白酒帝国”,既无需商品意识,也用不着市场手段。
一种沉重的忧患意识笼罩在全厂5000名职工心头。
第 1 2 3 4 页
|